GB29923-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ID: |
E58901C3A041484492D0C98EDB004300 |
文件大小(MB): |
0.37 |
页数: |
16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14-9-12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 29923—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2013-12-26发布,2015-01-01实施,GB 29923—201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 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原料采购、 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原料采购、 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原料采购、 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原料采购、 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原料采购、 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原料采购、 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原料采购、 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原料采购、 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原料采购、 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原料采购、 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原料采购、 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原料采购、 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本标准适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包括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生产企业,2 术语和定义,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应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配方应以医学和(或)营养学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效果)均应经过科学证实,2.2 清洁作业区,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如液态产品的与空气环境接触的工序(如称量、配料)、灌装间等,粉状产品的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等,2.3 准清洁作业区,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原辅料预处理车间等,2.4 一般作业区,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如收乳间、原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2.5 商业无菌,产品经过适度的杀菌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也不含有在常温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的状态,2.6 无菌灌装,在无菌环境中将经过杀菌达到商业无菌的食品装入预杀菌的容器(含盖)后封口的过程,3 选址及厂区环境,应符合GB 14881的相关规定,4 厂房和车间,GB 29923—2013,2,4.1 设计和布局,4.1.1 应符合GB 14881的相关规定,4.1.2 厂房和车间应合理设计,建造和规划与生产相适应的相关设施和设备,以防止微生物孳生及污染,特别是应防止沙门氏菌的污染,对于适用于婴幼儿的产品,还应特别防止阪崎肠杆菌(Cronobacter属)的污染,同时避免或尽量减少这些细菌在藏匿地的存在或繁殖,设计中应考虑:,a) 湿区域和干燥区域应分隔,应有效控制人员、设备和物料流动造成的交叉污染;,b) 加工材料应合理堆放,避免因不当积产生 加工材料应合理堆放,避免因不当积产生 加工材料应合理堆放,避免因不当积产生 加工材料应合理堆放,避免因不当积产生 加工材料应合理堆放,避免因不当积产生 加工材料应合理堆放,避免因不当积产生 加工材料应合理堆放,避免因不当积产生 加工材料应合理堆放,避免因不当积产生 加工材料应合理堆放,避免因不当积产生 不利于清洁的场所 不利于清洁的场所 不利于清洁的场所 不利于清洁的场所 ;,c) 应做好穿越建筑物楼板、天花板和墙面的各类管道、电缆与穿孔间隙间的围封和密封;,d) 湿式清洁流程应设计合理,在干燥区域应防止不当的湿式清洁流程致使微生物的产生与传播;,e) 应设置适当的设施或采用适当措施保持干燥,避免产生和及时清除水残余物,以防止相关微生物的增长和扩散,4.1.3 应按照生产工艺和卫生、质量要求,划分作业区洁净级别,原则上分为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清洁作业区,4.1.4 对于无后续灭菌操作的干加工区域的操作,应在清洁作业区进行,如从干燥(或干燥后)工序至充填和密封包装的操作,4.1.5 不同洁净级别的作业区域之间应设置有效的分隔。清洁作业区应安装具有过滤装置的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并保持正压,防止未净化的空气进入清洁作业区而造成交叉污染,4.1.6 对于出入清洁作业区应有合理的限制和控制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微生物污染。进出清洁作业区的人员、原料、包装材料、废物、设备等,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如设置人员更衣室更换工作服、工作鞋或鞋套,专用物流通道以及废物通道等。对于通过管道输送的粉状原料或产品进入清洁作业区,需要设计和安装适当的空气过滤系统,4.1.7 各作业区净化级别应满足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加工对空气净化的需要。固态产品和液态产品清洁作业区和准清洁作业区的空气洁净度应分别符合表1、表2的要求,并应定期进行检测,表1 固态产品清洁作业区和准清洁作业区的空气洁净度控制要求,项目,要求,检验方法,准清洁作业区,清洁作业区,尘埃数/m3,≥0.5μm,—,≤7,000,000,按GB/T 16292 测定,测定状态为静态,≥5μm,—,≤60,000,换气次数a(每小时),—,10~15,—,细菌总数(CFU/皿),≤30,≤15,按GB/T 18204.1中自然沉降法测定,a换气次数适用于层高小于4.0m的清洁作……
……